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10次

谈到“性”,

微信号:bn55162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尴尬一笑转移话题?

三言两语欲说还羞?

经历了小时候的天真懵懂

经历了青春与情感的萌芽

一把年纪(划掉)的你

是否还在羞于谈“性”

小Q在此献上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不害羞考究

包治思想拥堵

从此正确谈,大方谈……

?? 谈“性”色变?恐惧源于了解不足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

  大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社会群体,处于从义务教育的车厢跳出来,又没有赶上社会特快的“脱轨阶段”。许多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当面对社会或者学业压力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性心理方面,在大学生性生理早已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对于性心理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对自己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大学生甚至是现在的许多家长都谈“性”色变。

?? 数据分析

  

(▲问题:您是否了解性健康方面的知识?)

  

(▲问题:您如何评价您所在的家庭和学校对您进行的性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

  40%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性知识;

  2%的同学认为自己接受的性教育是足够的、系统的。

  性健康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性道德三方面的内容,是促进人格和身心健康的教育。而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含蓄”为高的价值取向却导致了性教育相对较为缺失的现状。目前学生接受的性教育十分片面,基本只停留在了生理层面,对性心理的教育接触不多。

??

大人口中的“禁区”?

缺乏源于被动接受

??

  你还记得小时候大人饭局上谈论时刻意地提醒这里还有未成年人吗?

  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时出现一些亲密画面家长主动蒙住你的眼睛吗?

  你还记得当你询问大人有关“性”的问题时他们编的故事吗?

  人一生教育的一个部分,但是从现在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来看,其普及程度性教育属于每个以及普及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老师和家长觉得小孩子接触性教育会早熟或者产生错误的观念,从而导致了孩子们从小没有受到最基本的性教育,缺乏性知识。他们对于“性”的好奇是源于自己一步步地尝试着触碰大人口中所说的“禁区”。

  孩子们想要主动地接触,但是由于外界习惯性的漠视化,孩子们丧失了兴趣,变为了被动接受。不是我们不曾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而是知识从一开始就被扼杀在制度的摇篮中。

??数据分析

  

(▲问题:您会主动获取性知识吗?)

  

(▲问题:您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25%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很主动地获取性知识;

  87%的大学生通过电脑网络获得性知识。

  传统价值取向所尊崇的“含蓄”,加之羞于表达,和对性健康不够重视,使同学们对获取性知识缺乏积极性。孟子云“食,色,性也”,性欲,乃人的本性之一,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更不必去回避。

  而对于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大部分人是通过电脑网络了解的,但网络上介绍的性知识存在许多非科学性的内容,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学生对性知识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形成一些不科学的性观念。与同学朋友聊羞羞的话题时,很可能会把这些不科学的性知识传播出去,造成他人对“性”的误解。因此,性知识的获取还是应当通过正当的科学的途径。

??

“不是不想改,而是不敢改”?

性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

  从小学到高校,一致的性教育保守教学,使得现在许多不成熟或者不合法的性行为出现,不仅是教学制度的问题,也是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思想问题。比如现在胜行的腐文化,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价值诉求,但是一种关于性别对待文化的盛行,更显示出了我国对于性教育普及的实际状况的落后。现在小学性教育课本大刀阔斧的改革,社会评价褒贬不一,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了“不是不想改,而是不敢改”问题的产生。

??数据分析

  

(▲问题: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

  

(▲问题:您是否懂得使用避孕套或避孕药物?)

  30%的同学认为要对婚前性行为的结果负责,36%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对的;

  52%的学生不太懂甚至不懂如何避孕。

  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谨慎态度,很有责任感,这是性道德感强烈的一种体现。但是,性生理知识的匮乏,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懂得如何使用避孕套或避孕药物,既可以保护自己(满足对性的需求),也可以防止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 性“魔王”——艾滋病??

  眼前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令人担忧,学生群体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据了解,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由于学生只接受过模糊的性知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性行为,很容易受到伤害。大众对艾滋病患者的接纳程度不同,导致病人因渴望受到平等对待而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容易走向极端,危害他人和社会。

  

??数据分析

  

(▲问题:您是否了解艾滋病?)

  

(▲问题:下列哪些人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问题: 如果有位艾滋病人希望与您握手、拥抱,您会? )

  

(▲问题:您认为国家应怎样帮助艾滋病人?)

  97%的同学知道艾滋病,绝大部分同学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5%的同学愿意与艾滋病人接触,99%的同学愿意为患者提供帮助。

  可见大家基本接受并掌握了有关艾滋病特征和预防的知识,并且不歧视艾滋病人。这是性健康教育的成果,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应引以自戒,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归根结底不过人之欲望,任欲望糜烂放纵,也必定会走向毁灭。如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日趋庞大,大学生更应该学会理智处理对性的需求。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现在大学生性教育普及现状,解答大家对于性教育的疑惑,小Q有幸采访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性科学协会会长黄祥瑞,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

  

  请谈谈对国内外性教育差异的看法?

  相对来说,国外在性教育观念上更开放,技术(方法)上更成熟。

  对现在小学生性教育课本尺度的看法?

  谈这个问题的话,要先假设我们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小学生性教育课本”的小学生性教育课本。目前国内这方面的课本(或者说书籍)本来就不多,这一小部分中的大部分从内容或者想要灌输的观念来看,受商业利益的引导,多少不太契合当前小学生的应当学习的范围,甚至还是有一定的保守倾向。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最早接受到的是初中生物课本上的一章内容,当时我们老师的做法是略过不讲,让我们自己看。所以目前的问题,尺度不是摆在第一位的。

  如果专指最近那一套引得满城风雨的性教育课本的话,就我了解到的内容,我觉得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真是太可惜了。

  如何看待中国性教育缺乏的问题?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吧。受我国长期以来的观念制约,目前我国性教育处于一个不仅不受重视(现在多少受到一部分人的重视了),而且还被回避、被污名化、被抨击的状态。

  当然可以预见,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性教育在我国可能不会再是一个问题了。但这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去加速这个过程或者说至少不要让这个进步趋势倒退。

  谈谈对现在中国的性教育创新的看法

  创新是肯定要创新的。比如限定在大学生群体里的话,不仅仅是只在性概课上听听课。我们性协建立性教育基地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实地参观体验的场所。

  可以在历史里翻一翻,古人在性教育这方面多少也是有一些办法的。历史上的一些时期也不像现在这样(或者我们想象的那样)这么保守。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压箱底”这个说法其实在古代,是古人的现用现学的性教育工具。到了我们现在这种现用现学的东西都没有了,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性教育直接就是完全的回避态度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创新,不能仅仅总是说境外做的怎么怎么好、向它们看齐,也可以在旧纸堆里找到一些启发。

  其实目前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也是挺多的,只是一直不被重视,没有走到大众的视野里而已。很多被性教育圈子延用了很多年的方式(比如说同伴教育等等)相对于大众来说,依然还是很新的。

  同伴教育指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并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何改善如今从家长到学生谈性色变的现状?

  学生这方面还好说,新时代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是很能接受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是这种“谈性色变”的态度。比如我之前在我的高中同学群里谈到性教育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的观点就是“只要不出去乱搞,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心理。对于“性”的观点还停留在“乱搞”这样的认知的话,不仅仅是对“性”的一种非常狭隘片面的看法,而且还使自己多少处于一种完全暴露缺乏保护的状态。上面说的这位同学也代表了大部分家长。家长的这种避之如洪水猛兽的心态,短时间内很难改善。不是没不能改善,是没法改善,因为很多家长一听到“性”这个字眼就开始下意识地逃避和反怼,你很难找到突破口去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而且往往又是讲不通的。

  我的观点是,广泛的学生群体是我们进行性教育的对象以及进一步传播的中坚力量;家长是尽量争取和团结的对象。但是这一届的家长,如果真的说不动的话,我们就只能等了,等到这一届的家长都退休了,这一届的学生成为了家长就成了。所以这也是我上面为什么说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几十年后性教育不会再是一个问题的原因。

  谈谈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从我一个直男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应当反对,但应该慎重。

  谈谈对大学生援交的看法。

  反对。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增长自己的性知识呢?

  (1)对于华师的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入性科学协会呗。或者参与性协的一些活动,比如说讲座、同伴教育等等。

  (2)华师彭晓辉教授的课很好,去蹭一蹭性科学概论课。

  (3)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说:“一颗青杏”“明白学堂”“学者方刚”等)和微博(比如说“彭晓辉”老师的微博,“性学研究僧”的微博等)等等。这些公众和自媒体平台会推送的一些性知识,都很适合我们大学生去了解。

  遇到他人不合法的强行的性侵害时,我们有哪些手段保护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合法权益呢?

  首先,掌握一些面对危险的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我上过的散打课和大学生防身术课上,我的老师们的一个共同观点是,不管你有没有练过,永远都不要将自己暴露在无法控制的危险之中。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心态上足够重视足够警惕。

  在受到伤害之后的止损方面,我记得彭老师曾经转述过某外国学者的观点:“强奸递套论”。这个理论是说女性(这就限定在女性了)在遇到性侵时,可以通过给施暴者送上安全套的方式来减轻自己可能受到伤害。本质上是想表达一种尽可能减轻伤害的观点。但是在彭老师公开转述之后,被很多人曲解以至于招受了很多的抨击。我这里说这个的原因是想告诉大家,当情况真的到了最坏的那一步,受害者无法避免受害时,可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伤害的进一步扩大化。当然这是下下策,在可操作性方面也很差。

  受到侵害之后,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包括第一时间报警、寻求法律救助,接受心理疏导等等也是很必要的。不要因为觉得难堪就忍气吞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潜在的受害者。

  作为性科学协会会长,你认为现在普及大学生性教育的形势紧急吗?

  紧急,一直都很紧急,而且越来越紧急。

  性教育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还是告诉你“怎么办”以及正确的观念。

  你认为华师现在的性知识普及情况如何?

  相对来说挺好的。毕竟性科学概论课已经开了25年了,性科学协会也建立快17年了。整体来说,华师这方面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

  根据我们每年开展的活动和进行的一些调查来看,华师的同学们对于性知识(包括对于性病艾滋病的认识)的了解有时候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多的。

  但是代代有新人,普及性知识依然任重道远。

  就像黄祥瑞会长说的那样,大学生性教育的普及紧急,一直都很紧急,而且越来越紧急。我们依然还在完善性教育的路上不断前行着。代代有新人,普及性知识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但是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

收获惊喜

欢迎添加小Q君:hdqn1999

封面制图 | 肖彤

策划 | 周颖 杨奕涵

编辑 | 周颖 郝锟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中数据来源于华师大学生性科学协会

特别鸣谢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性科学协会